
在橡膠回收和再生行業,硅膠與普通橡膠的分離一直是個難題。傳統的人工分揀方式不僅速度慢,還容易出錯,而采用近紅外(NIR)光譜技術的硅膠橡膠分選機,正在成為行業的新選擇。那么,這種技術是如何實現準確分離的?本文將深入解析其工作原理和實際應用。
硅膠(硅橡膠)和普通橡膠(如天然橡膠、丁苯橡膠)在化學結構上存在明顯差異,但在外觀上往往難以區分。尤其是在廢舊橡膠制品(如輪胎、密封件、醫用硅膠產品)回收時,混合料的分選直接影響再生材料的質量。傳統方法(如密度分選、浮選法)不僅效率較低,還可能引入污染,而近紅外分選技術提供了更可靠的解決方案。
近紅外分選機的核心在于其光譜分析系統,其工作原理可分為三個步驟:
光譜掃描:物料通過傳送帶進入檢測區,近紅外傳感器發射特定波長的光線,照射到橡膠/硅膠表面。
特征吸收分析:硅膠的主要成分是聚硅氧烷(含Si-O鍵),而普通橡膠以碳氫化合物為主(含C-H鍵)。這兩種材料的分子結構對近紅外光的吸收特征不同,傳感器通過捕捉反射光譜,快速識別材料類型。
高速分揀執行:一旦識別出硅膠或橡膠,系統會觸發氣流噴嘴,將目標物料吹入對應的收集倉,實現自動分選。
相比傳統方法,該技術具備以下特點:
非接觸檢測:無需破壞物料,適用于不同形狀的廢舊橡膠制品。
適應復雜環境:可處理顏色相近甚至黑色橡膠/硅膠混合料。
穩定性強:通過機器學習優化,系統能持續適應不同批次的物料差異。
某橡膠再生企業引入近紅外分選機后,硅膠分選純度從原先的82%提升至97%,同時分選速度達到3噸/小時,大幅降低人工成本。在醫療硅膠制品回收領域,該技術還能避免交叉污染,滿足FDA對再生材料的衛生要求。
隨著AI算法的進步,新一代分選機可通過數據庫學習更多橡膠種類(如EPDM、氟橡膠),進一步提升分選準確率。此外,模塊化設計讓設備能靈活適配不同規模的生產線,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投資門檻。